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復健GYM


我是成為常客後才開始瞭解復健部生態的。
  
簡單來說,
就是兼具公園社交功能的爺奶健身房。
只是復健部有我們稱「老師」的治療師,
儀器操作與指導器材使用。
  
基本上主顧還是中高年齡層,
我們這種中年人只算是小鮮肉,
鮮嫩到還會被別的患者問候,
「你年紀輕輕怎麼會來?」
(嗯,有點像入獄時的獄友詢問XD)
  
經常報到的熟面孔,
彼此也會互相認識、和治療師聊天,
挺意外的是老師們也都超親切,
彷彿比一般的醫護人員更有耐心。
  
去櫃檯報到後,會指示今天找哪位老師,
熱敷/超音波/電療/拉腰椎・頸椎/短波等
哪個器材有空位,依醫囑去跑流程。
就像一般的健身房,
只是遊樂器材的順序由治療師安排。
  
雖然老師們不到記住我名字的程度,
但因為每次肖仔一般穿短褲來做復健的也只有我,
其實也被默默地標記了(沉默)
「那個被車撞一直復健好不了的人XD」
  
復健部營造正面樂觀的跑檯氣氛,
(或許復健師群壓根沒這個意思XD)
規律前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在正面的環境中,自己也會變得比較正面,
在爺奶堆中成為小鮮肉,
復健的不只是肉體,好像也是內心。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不摩登原始人


茹毛飲血、沒穿內褲叫「落後」,
拉長時間軸來看,
好像沒啥大不了,只是時代與文化的演進?
不瞭解,那方面就是瞭解之人面前的原始人。
  
以為自己已經很「現代」了,
瞭解卻不去做,其實也是度過原始人生活的人。
  
MW20170406

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

筋盅報國


這是一個豬腳筋穿越到宋朝的小悲哀故事。
  
歷史會重演,
以前怎樣,現在還會再重來XD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人心三態


人的想法如水。
想法放著不管就會冷卻,很強烈就會變炙熱,
再奔放一點,汽化成氣態。
因此不能用自己瞬間的想法來評估。
  
#和梅花三弄或活魚三吃都沒關係
MW20170403

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

出世魚


日文有所謂的出世魚(しゅっせうお)。
意即隨著成長階段,
從幼魚到成魚名稱有所不同的魚種,
日本馬加鰆(サワラ)就屬這種。
サゴシ   → ナギ   → サワラ
40~50cm  →50~60cm →60cm~
  
其他像鱸魚、烏魚、鰤魚也被稱為出世魚。
都帶有出人頭地的祝賀含意。
(怎麼都是魚腥味重的烏魚鰤魚XD)
  
青蛙、泥鰍、溪哥這種微不足道的小魚,  
養了就會發現牠們根本不會長大,
因為那種魚本來就是那麼小。
不會再長大的人,是屬於泥鰍或溪哥這種小魚科,
會不斷成長的則是大魚科。
  
鯨魚、河豚、蝦蟹、章魚、鰻魚,
大魚科的海水魚要去水深處捕撈,
就近田邊溪裡出沒的,只有泥鰍溪哥。
  
#寧缺勿濫不是有就好
#績優股魚種catch
SS20170402

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

什麼人過什麼節?


草莓季節快到尾聲,
蛋糕店草莓商品也宣告即將結束,
趕在四月前買了阿羊喜歡的草莓千層。
  
總是要為嘴饞巧立個名目XD
「這是...提早慶祝兒童節!」
  
又想了會兒,
「嗯,還是該說為了慶祝愚人節?」
  
旁邊阿羊冷不防幽幽冒出一句
「可是那樣就只有弟能吃了呀💛
  
哪泥!XD

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老師的名


「老師」這個名真的很好用。
  
離開校園後,
生活和工作幾乎很少碰到這個稱謂的機會。
來做復健,
發現大家都「老師」「老師」地稱呼治療師,
起初是有點驚訝和不習慣XD
  
當所有的阿公阿嬤都理所當然自然地叫老師的時候,
不知為何,有種困惑還是懷疑,
自己竟然沒辦法照樣叫出口。
  
也許是像日本的概念,
所有學有專精的職人達人醫生老師,
都可以被尊稱為せんせい。
不過華語好像比較少這樣的傾向(?)
因為那就不是我認知的單字概念。
    
我想也不是自己不承認治療師的能力,
老師二字無法脫口而出,
是某種心理上的尚未建構完成。
  
不斷地訓練和熟悉這個概念,
為什麼爺奶都可以如此真誠懇切呼喚?
阿嬤A:「老師,我今天要拉多少?(拉腰)」
阿公B:「老師,我今天先超音波嗎?」
阿嬤B:「老師,這甘那某燒?(磁波)」
  
我發現這個單字有魔力。
當阿公阿嬤一用,
治療師就會像英雄一樣來幫忙解決問題。
當我打從心裡願意,口裡承認時,
其實也沒有那麼困難,而且會得到好處。
於是現在,也開始可以喊得出來了。
  
理智上都知道,卻沒辦法實際做到的原因,
是因為沒有真正體會到做的價值。
因為不瞭解呼喚老師的必要性,
陷入自己的意識形態、做不做都可以的想法,
而處在來來回回的階段。
若正確地瞭解,想法就會改變。
身體沒有碰觸到的生活無法帶來確信,
因此也相對地不會去實踐。
只是兩個字,卡在喉嚨又默默吞下去XD
  
嗟乎,師之名果有威力。當常呼喊,諾!✔
  
#愚人節不開老師玩笑
WS20170329